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,1-3月全國各地因疫情取消或延期近2萬場演出,直接票房損失超20億元。目前,上海各大劇院都已經取消了4月的演出。但在演出內容停擺的空窗期,演出行業仍然在進行各種努力,為之后恢復演出市場,吸引觀眾走進劇場做出努力。在日前上海舉行的關于促進文化消費的專題會上,演出行業的兩家單位分別提供了他們的做法和想法。
上海文化廣場是上海的標志性劇院,也是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陣地。劇院作為自負盈虧的市場經營主體,演出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有效穩定的收入來源。為此,上海文化廣場一方面力所能及地壓縮能耗成本、節約開支,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探索演出內容的線上延伸,準備下半年各類演出活動落地。
疫情期間,各個民營演出機構的損失和壓力十分之大。作為上海民營演出團體的代表,曾出品了舞臺劇系列《盜墓筆記》等多部爆款作品的上海錦輝,就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。以往錦輝每年出品8部舞臺劇,演出150場。但今年已經停掉了六十幾場演出(包括全國巡演),損失票房1000多萬。隨著疫情的平穩,錦輝也已經為恢復演出做足了準備,正籌劃各種促銷手段、線上轉型以及駐演計劃。
圖片來自“上海文化廣場”微信公眾號。
劇場劇院:上海文化廣場線上運營發力,為合作伙伴提供暖心支持
線下演出停滯,但上海文化廣場卻利用自媒體,將劇院運營的“在地”演藝產品和客群有效遷移至“在線”傳播平臺。一方面積極是打造劇院自媒體產品線,另一方面也積極打造藝教線上品牌欄目,串聯“劇藝堂”、“廣場小白”與“ByStage匯談”三個層次的藝術教育品牌,疫情期間,劇院的物理空間雖然暫時封閉,但劇院傳統活動如開放日、會員劇惠日、孵化計劃大師班等內容,仍以“云”授課、“云”游覽的方式開展,拓展了劇院的物理空間。
同時,上海文化廣場也開始開發線上快閃店,初定上線時間為3月21日至4月19日,作為特殊時期廣場對觀眾的特殊陪伴,面向現有粉絲群體開放,將文化周邊產品與生活方式相結合,以開放日、會員日活動等方式回饋觀眾,保持觀演關系。
疫情對整個演出市場環境都造成影響,為此,上海文化廣場發起“2020伙伴暖心計劃”,希望給合作伙伴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和項目支持,包括打破常規租場模式,在營銷政策、宣傳物料、會員數據等方面打好配合戰,爭取更為優秀的上座率和劇目口碑。同時扶持2020年租場演出,降低場地使用門檻,攜手行業上下游端共同發力,力促市場和觀演關系回暖。
據悉,上海文化廣場正逐步為后續恢復公演謀劃準備,疫后復演工作將以公益演出打頭陣,以音樂劇原創為主干,以流量項目、租場項目擴大主營業務收入。
由于演出行業的聚集性特點,劇場業的復演時間預計相對于全市復工將更為滯后,為此,上海文化廣場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,覺得可以優先安排藝術演出高清放映,嘗試借鑒網絡直播平臺的發送“彈幕”功能,增加觀眾新的觀賞體驗。此外,統籌安排各渠道開票節奏,集中設立開票日,同時籌備“七一”主題展演,也都是可以提振信心回暖市場的舉措。
民營演出公司:錦輝文化加速轉型,推出促銷套餐并策劃爆款駐演
對于一家以原創制作為主打的民營演出公司而言,疫情對其造成的壓力毋庸置疑。但錦輝文化在此期間,仍然積極努力做好復蘇準備。
錦輝藝術總經理孫徐春介紹,他們正在精心策劃內容,目前已經計劃了10部優秀劇目分別在上海人民大舞臺等各大劇場安排演出100多場,其中包括東野圭吾首部暖心懸疑劇《新參者》、百老匯經典舞臺劇《維羅妮卡的房間》等,希望通過努力打造精品爆款,預計可實現票房收入1500萬。
東野圭吾《放學后》海報
上海之外,錦輝也在積極溝通各地演出商,抱團取暖,推出促銷產品,以更優惠的價格讓劇目走向全國市場,近期推出了微光計劃,策劃三款優惠套餐,以3折的優惠價格預售,包括推出錦輝2020年全年戲劇演出節目冊“榮譽出品人”的冠名權,提前積累觀眾。一經推出,獲得將近2萬名觀眾的關注,已售出600多套。
此外,錦輝一直在運營“東野圭吾”這個大IP,他們計劃打造東野圭吾專屬劇場,將其暢銷小說改編為舞臺劇,預期全年實現400多場駐場演出。同時將該IP開發成影視、音樂、游戲等多種形式,探索IP的實體化體驗經濟。通過各類具有品牌特色的主題線下活動、建設線下主題快閃店、主題餐廳等,進一步將產品融入日常生活,形成粉絲生態。
《欽差沒大臣》海報
在從單純劇場走向更豐富形態文旅經濟同時,錦輝希望推進文商旅融合發展,接下去與各類文化品牌活動開展合作,推出衍生品售買、粉絲俱樂部、“上海夜經濟”等,探索產業化之路。
此外,加速線上轉型,探索商業模式,幾乎是這段時間所有演出行業的共同課題。錦輝也計劃將公司的優秀劇目移至互聯網平臺播出,通過付費收看、廣告植入、整體冠名等手段,探索全新商業模式。近期正在密切與國內多家互聯網音視頻頭部企業溝通,深度了解線上平臺的內容訴求和方向,尋求戰略合作。
04-06